2013年11月9日晚上7:30,中国和美国的西南区域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研究生论坛在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会议室举行。该论坛由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项目主管洪舒老师主持,美国南达科达州立大学MaryJo Lee教授担任评议人,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陈杰教授、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数位外国专家及外国语学院多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究生论坛。
论坛首先由MaryJo Lee教授宣布发言顺序与时间。本次论坛的研究分为教育和文学两大主题,来自延安大学的六位同学将就中美两国不同层次的教育对比进行论述,而来自四川大学的四位同学将从不同视角发表其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每位发言者先进行5分钟陈述,之后为讨论环节。
第一组论题:基础教育
发言者:田玉慧、寇晶
田玉慧认为文化对教育有着深远影响。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环节,其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中美两国的教育,在课后作业、课堂活动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西部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对比分析,取长补短,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寇晶通过回顾历史,比较中美两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差异,认为美国基础教育更为注重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中国基础教育则因为注重整体而忽略个性。中国基础教育应该学习与借鉴美国的经验。
第二组论题:中学教育
发言者:刘雅西
刘雅西首先介绍美国农村的地方化学习是一种一个有着独特的历史、环境、文化、以及经济的特定地方的学习,并介绍其原则。我国农村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虽然国家早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但是农村学校陈旧的教育观念、薄弱的师资和不足的经费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学习应用美国农村的地方化学习。
第三组论题:大学本科教育
发言者:温保保、刘婷婷
温保保认为中国西部高校课程设置面临的问题有高校通识教育理念没有深入高校群体、高校办学目标定位不明确、通识课程设置庞杂混乱、通识教育内容单一等,而西部高校应当改变陈旧的办学思想;将通识课程设置体系化、科学化、校本化;提高教学标准,严格教学程序,保证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刘婷婷认为通过对中美两国西南地区四川与亚利桑那州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教育理念、招生制度、人员聘用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看出四川高等教育的优势与不足。通过比较性的研究,积极吸取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办学经验,同时促进与国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以提高我国西南地区的高等教育质量和推动西南区域高等教育向前发展。
第四组论题:大学比较研究
发言者:王莹
王莹对比研究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四川大学必修课课程设置、学分分配等因素,认为国内的大学需要开设更多的平台课。
第五组论题:美国文学
发言者:陈冯超、秦会芳、吴秋芬、童佳
陈冯超分析了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代表作《蝴蝶君》,从中分析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的冲突。通过分析文本,参考评论,对比两位主人公伽利玛和宋丽玲,在各方面的得失,得出两人同时既是败者又是赢家的观点。希望东西方彼此能坦诚相待,双方能穿过层层的文化和性别误解,抛掉旧有的刻板印象,增进理解,消除误会,进行有效交流。
秦会芳认为作为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塑造一位离经叛道、憧憬自由女性。主人公马拉德太太沉浸在丈夫去世的喜悦中,幻想自由生活,一小时后她因丈夫的突然出现、梦想破灭而悲伤致死。通过运用女性话语与文化分析,对故事中主要与次要人物进行解读,揭示了马拉德太太崇尚自由、为自由而死的命运,展现女性追求自由的决心和勇气。
吴秋芬从新历史主义分析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从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视角入手,通过结合作者的写作社会背景以及作者自身经历,总结了过去对盖茨比和菲茨杰拉德的深刻影响,认为菲茨杰拉德是爵士时代的真正代表。
童佳从身体叙述的角度分析了杰克·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中的性主题,得出以迪安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作家对性的狂热实则是身体的狂欢与精神的诉求的结合的结论。小说主人公迪安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他的反传统的疯狂行为都体现了垮掉的一代作家的典型特点。他们对性的狂热是对精神自由的探索与追寻。
每组发言完毕后,大家讨论都十分热烈,听众们提出了众多有趣的问题,MaryJo Lee教授也做了精彩点评。“中国和美国的西南区域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研究生论坛在一片热烈的氛围中结束,也标志着本次大会第一天议程全面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