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美国研究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心动态 > 美国研究论坛

第66期:王晓路教授主讲“欧洲汉学传统与当代美国的中国学研究”

点击数:7295次 更新时间:2019/11/16 14:24:10

       2019年11月14日下午3点,四川大学美国研究论坛第66期在望江校区文科楼200举行,本期的主题是:“欧洲汉学传统与当代美国的中国学研究”。主讲人是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结构委员会委员王晓路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宋志辉主持了本次论坛。

 

(王晓路教授在分享)

 

       王教授介绍,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以欧洲大陆为中心,第三个阶段以美国为中心。1850年以前、或1911年以前、或1949年以前西方对中国的研究是以中国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字为研究重点的传统汉学研究,分为前中国观和准中国观的第一阶段和海外中国观的第二阶段。随着美国的崛起,对中国的研究中心在本世纪逐步转移到了美国,形成如今以现实问题和国家政策研究为主的美国中国学。王教授从罗明坚(Michele Ruggleri)、李希霍芬(Richthoften-Gehirge)、利玛窦(Matteo Ricci)等早期传教士讲到理雅各(James Legge)、葛兰言(Marcel Granet)等汉学奠基者,再讲到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史景迁(Jonathan Spence)、孔飞力(Philip Kuhn)三位“北美中国史学三杰”,后又讲到苏源熙(Haun Saussy)、宇文所安(Stephen Owen)、余宝琳(Pauline Yu)、张隆溪等当代重要的中国学研究者。王教授大量举证实例,并与日常生活结合,使得讲座全程趣味盎然。最后,王教授指出,从汉学传统(Sinology)到中国学(Chinese Studies)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二战引发的对国别和区域问题的迫切需求使得国家投入发生转变,美国高校和独立研究机构成立了许多以智库为标识的体制化专业研究机构,为政府提供专业咨询。

       讲座结束后,听众踊跃提问,王教授耐心解惑,讲座圆满结束。国际关系学院王鹏辉教授、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长宁博士、国际关系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洪舒老师参加了讲座。

                                                                                      (供稿人:陈之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