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3日下午3:30,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在外文楼204教室召开第二期研究生论坛。中心主任陈杰教授、中心主管洪舒出席了现场并进行了点评。来自各年级的英语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学参与了本次论坛活动中。
本次研究生论坛的两位主讲均系美国文学文化方向的研究生。来自研二的陈滢宇同学做了题为“谁是杰克·凯鲁亚克”的报告。她从传记分析的角度出发,对比了三位凯鲁亚克传记作家的作品,试图从中还原一个真实的凯鲁亚克,并且分析凯鲁亚克的形象在三部作品中各不相同的成因。作为“垮掉一代”的研究专家,陈杰老师随后从两方面进行了精彩点评。首先,他指出传记作家在写作时的资料来源以及其个人世界观都会影响其对传记对象的印象,这是为何不同的传记作家笔下的人物会具有明显差异的两大主要原因。陈老师还指出,只有充分了解作家本身,才能更好地了解作品,这是研究包括凯鲁亚克在内的“垮掉一代”作家不可或缺的认识途径,因为“垮掉一代”作家本人的经历与作品有着密切的关联,并且他们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往往比其作品更加吸引媒体的注意。陈老师同时指出,虽然凯鲁亚克的作品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但是也不能将作者本人与作品中的人物完全等同,这是也研究凯鲁亚克及其作品的另一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二位发言的是来自研三的高洁同学,她向大家汇报了其毕业论文——《艾伦·金斯伯格与东方宗教文化》。高洁同学首先从“Beat”一词的意思讲起,阐述了该词在“垮掉”、“腐朽”等传统意义之外的另一层含义,即在东方宗教价值观中对“人生至福”(Beatitude)的精神追求。随后,她从金斯伯格对东方宗教的三个阶段的追求入手,讲述了禅宗、印度教及藏传佛教分别在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及70年代对金斯伯格本人及其作品的深远影响,从而论证被称为“垮掉派诗人”的金斯伯格其实并未垮掉,他将对东方宗教孜孜不怠的追求积极融入到诗歌创作中,达到了神性与世俗、宗教与政治、精神与审美的完美结合,并且收获了“人生至福”这一终极感受。陈杰老师肯定了高洁同学在论文创作中的努力并建议大家去收听由金斯伯格本人朗读的其创作的诗歌,体验其中透露出的“与呼吸同频率”的创作技巧。
报告结束后,在场听众与两位同学及陈杰老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本次研究生论坛完满结束。(洪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