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学术会议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心动态 > 学术会议

我中心成功举办“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2014年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

点击数:13018次 更新时间:2017/05/07 21:55:27

       2014年11月8日,以“区域和国别研究人才培养中的合作模式研究”为主题的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2014年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在四川成都成功举行。此次会议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系列专题研究”之一,由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牵头承办,四川大学欧盟研究中心和四川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协办。来自全国各地26家“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的60余名代表齐聚科华苑宾馆,共商区域和国别研究中的人才培养大计。

       8日上午8时30分,大会正式开幕。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陈杰教授对会议作了简要说明。他指出,本次“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是继“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三次专题研讨会后的第四个,各基地在前三次的会议中都就各自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做了深入交谈,希望本次研讨会,各位代表能够将讨论重点集中在“人才培养”方面,“新型智库”的建设之所以放在高校中进行,就是看重高校的人才培养功能。随后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率先进行主题发言,题目为“非洲研究人才培养与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总结”。他在发言中提到,《国家2011计划》的核心精神是“创新驱动,问题导向”,高校创新路径是“自主化、国际化和协同化”。他特别强调,协同培养是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的路径。同时他指出了中国学术非洲研究应具备的特点,并对如何建设一个有气度的非洲研究机构作了探讨。他从建院原则、建院方式、发展目标、治学理念、学术路径和建设步骤六个方面,阐释了其所在研究院的建设理念和发展规划。最后他提出了三个问题:区域研究是否是一个学科;以国别构建学科能否实现;能否设立区域研究本科到博士的人才培养点,并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在本次大会上得到充分讨论。

       随后,四川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石坚教授,以“跨学科研究合力,多学科人才培养”为主题,进行第二个主题发言。他首先指出中国的欧盟研究与国家大政方针密切相关,十二届人大就指出:“中欧合作,世界将更安全,更均衡,更美好”。他简要陈述了四川大学欧盟研究中心的发展沿革,并指出欧盟研究中心致力于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学、凝聚队伍,并致力于研究模式的创新发展。他强调人才培养是百年大计、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完善的培养模式,并指出四川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人才培养的成就和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问题导向的研究思想,多学科交叉的课程设置,定性、定量研究方法上的注意培养,中欧学者及研究生走出去、引进来直接对话等培养机制。他强调要发扬多学科交叉优势,并指出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是:“增长与就业”。同时,作为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学术委员,石坚教授指出,美国研究中心与欧盟研究中心一样,将借着川大将“美国学”和“欧洲学”确定为自主设立的二级学科之机,跨出基地实体化的坚实一步。最后他也提出了三个问题:如何增强学科吸引力,如何保证科研人数和科研人员的发展前景,机制机构和人员发展怎么才能不为制度所限。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涛教授作为会议第一阶段议程的最后一位主题发言者,以“创新人才培养,推动智库建设”为主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汇报了南亚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南亚研究所作为四川大学三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中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体单位”,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值得其他非实体的兄弟基地学习。李涛教授从科研队伍和智库建设两方面,介绍了四川大学欧盟南亚研究所基地概况,包括科研队伍、智库建设的成果、学术刊物成就、学术交流成就、信息资料建设成就以及制度创新成就。她也就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基地的人才培养做了两方面的探讨。她指出,青年学术人才培养要走向国际化,政治措施要向青年学术人才倾斜,“传帮带机制”需继续发扬,并且需持续注重专业能力培养。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需整合校内外资源,联合培养人才;加强教学相长契合力;注重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积极支持研究生参加各种活动;以制度引导人才。

       会议的第二阶段议程为分组讨论。与会专家共分三组进行讨论,三组主题分别为:跨学科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校际、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政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讨论会上,与会专家们集合自己的研究和各自所在研究机构的现状积极发言,积极探讨怎样推动我国人才培养的发展。在会议的最后半小时,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欣教授主持了分组讨论总结汇报,由三组的主持人就各自讨论情况作了总结。最后,王欣教授代表美国研究中心致感谢辞,本次会议圆满落下帷幕。